摘要:二是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创造社会公平公正发展环境,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富裕。 ...
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代表的地方隐性债务的快速发展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心,不仅构成了2015年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的重要内容,而且日益成为近年来金融防风险的主要对象。
要加强规制,提升监管能力,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。这些内生特性具有本质性意义,在探讨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和竞争秩序时至关重要。
美国一些议员提出了《数据问责和透明度法(草案)》和《算法问责法(草案)》。数字经济领域拒绝交易的主要形式包括封禁、断链、限流、降低便利性等等。足够的资本积累与资本投入,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之一。而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人数达到十亿或几十亿,其典型产品被这些用户高频度地使用,这在物质产品和实体式服务领域是不可想象的。数字经济当然也需要物质材料的投入,它和工业经济一样,也需要使用机器设备,譬如服务器和计算机等基本设备,以及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,并且也需要消耗能源。
更重要的是,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我实现,即被资本挑中的竞争者,在获得资本加持后,就有更多的资源来强化自己在产品市场上的相对地位,并设法削弱其他竞争者的市场力量,最终真的成为产品市场的赢家,尽管其在被资本挑中之时并不一定是产品市场最强的竞争者。我国的京东与阿里巴巴曾就二选一行为发生纠纷,阿里巴巴管理人员认为二选一本来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,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调查认定阿里巴巴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、实施二选一等反竞争行为。日本通胀目前处于整体温和,结构偏紧的状态。
在东亚国家中,韩国综合指数下跌18.0%,中国沪深300指数下跌12.8%。在减少的637亿美元外汇储备中,几乎全部由证券投资贡献——该项目减少了667亿美元。预计当前日元仍有下跌空间,但跌势节奏会较之前——尤其是4月有所缓和,目前并不是介入日本资产的好时机。从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角度看,与美国较坚挺的PMI不同,日本PMI一直疲弱,服务业PMI经常受到紧急事态宣言扰动,落入50以下的收缩区间。
换言之,日本央行在买进以10年期国债为代表的长期国债时也在减少其贷款,并从5月开始大幅减持短期国债。与此同时,日元自2012年开启长期贬值趋势,从75.5日元/美元跌到目前的约135日元/美元。
这是目前日本央行仍然对汇率状况胸有成竹的原因。可见,在日元快速贬值期间,外国投资者并没有净抛售日元资产,抛售对象主要为中长期债券,这也给日本央行留出了操作的余地。欧元区目前也没有实质性地进入加息—缩表周期。日本央行继续实行宽松政策,其本身就可能作为货币现象抬升通胀,还可以造成日元贬值,产生输入型通胀,进而与刺激经济互相作用。
日元贬值不仅会给进出口企业造成麻烦,也会对国内通胀起到推升作用,挤压政策空间。目前,日本国内宏观非金融经济指标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是通货膨胀率。然而,日元兑欧元汇率却也呈现出明显的贬值态势。在本轮日元贬值过程中,日本财政部(财务省)在减持外汇储备。
日本的净国际投资头寸与GDP之比会进一步上升,日本净债权国的性质会进一步凸显。根据欧洲央行公布的数据,欧洲央行目前依然在扩表,从每周数据来看,欧洲央行扩表节奏基本是逐周增加,力度明显大于日本央行。
其中累计增持股票资产1.6万亿日元,累计增持短期债券1.2万亿日元,累计减持中长期债券2.7万亿日元。同口径的数据,中国分别为-0.4%和-0.3%,美国则为1.4%和1.2%。
截至6月17日,2022年日元兑欧元汇率累计下跌8.8%,其中或有过度反应或是预期成分。但是,无论是全球通胀环境、美债利率走势还是日本经济状况,当前都与2012~2014年大有不同。如果全球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继续上涨,居住成本上升得不到有效缓解,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力度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。低通胀往往意味着需求不足,所以日本央行期望克服低通胀陷阱但是,无论是全球通胀环境、美债利率走势还是日本经济状况,当前都与2012~2014年大有不同。日本央行继续实行宽松政策,其本身就可能作为货币现象抬升通胀,还可以造成日元贬值,产生输入型通胀,进而与刺激经济互相作用。
此外,如果美国经济在可控范围内出现超预期下跌,这对日本央行而言也是利好。其中,在日元快速贬值的3~5月,日本央行确实在持续购买长期国债,但是持有的其他资产金额则大体不变甚至在减少。
若只能二选一的话,则将会选择前者,汇率不是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。*本文发表于《中国金融》2022年第13期。
从存量上来看,日本对外资产主要是非日元资产,对外负债中半数以上是日元计价资产。日本通胀目前处于整体温和,结构偏紧的状态。
进一步,若将此前提到的交通·通信中的通信项再排除,增速则为-0.15%。若换算成美元,则会因贬值因素再缩水25%。并且,2012~2014年日本金融市场整体比较平稳,并未因日元大幅贬值而出现危机。再叠加可能到来的日元升值,日本国际投资头寸将可能向着对日本不利的方向发展。
第二,美日利差扩大会使得日元大幅贬值,从而大幅抬高日本作为资源进口国所可能遭受的损失,不过由于日本经常账户和国际投资头寸结构的特点,日元适当贬值能够部分对冲日本的进口损失。日元大幅贬值的背后是日本央行不断控制日本国债尤其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曲线。
同样拜经济疲弱所赐,日本通胀迟迟达不到2%的目标。从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角度看,与美国较坚挺的PMI不同,日本PMI一直疲弱,服务业PMI经常受到紧急事态宣言扰动,落入50以下的收缩区间。
如果国债价格失守,收益率快速大幅突破上限,意味着不仅日本政府部门,甚至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都将大幅上升。5月恰恰是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相对稳定期,也是美元指数和日元汇率的相对稳定期。
欧元区目前也没有实质性地进入加息—缩表周期。即使是3%的通胀率,也远低于欧美,从绝对值角度看也并非恶性通胀。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也能够印证:2022年2月到4月日本投资者共减持533亿美国长期债券,其中美国国债502亿美元。届时,日本虽可以从国内资产价格下跌所造成的对外负债违约来获益,但这种调整显然是双输。
扣除能源和食品,日本4月CPI同比增速只有0.8%。在全球需求逐步转弱、能源价格处于高位、PPI和CPI剪刀差依然较大的背景之下,日元贬值不可能根本扭转日本出口贸易的颓势,甚至可能加速恶化商品贸易逆差。
换言之,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,日本央行不可能既要控制住国债收益率,又要日元不贬值。在本轮日元贬值过程中,日本财政部(财务省)在减持外汇储备。
日元贬值不仅会给进出口企业造成麻烦,也会对国内通胀起到推升作用,挤压政策空间。预计当前日元仍有下跌空间,但跌势节奏会较之前——尤其是4月有所缓和,目前并不是介入日本资产的好时机。